在争搭欧元头班车的竞赛中,跑得最累的国家是意大利;而在所有欧盟成员国中,意大利对欧元最情有独钟。不但现执政的普罗迪政府将自己的命运与能否首批入盟联系起来,民意调查也表明,意大利人中支持实施欧元的比例超过70%。
冷战结束后,意大利虽然努力加强自主外交,但在国际事务中常常难以独立地有所作为。因此,积极参加欧洲一体化建设,促进欧盟发展成为集政治、经济、安全与外交为一体的独立一极,从而发挥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成为意大利外交的现实目标。意大利是《罗马条约》的签署国之一,如果不能首批加入欧洲经货联盟,对意大利国际形象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外贸易是意大利经济的主要支柱,其中与欧盟内部国家间的贸易超过了其对外贸易的50%以上。欧盟内部市场对意大利经济关系甚重。能够成功地首批加入欧元,就可以使意大利在未来经货联盟内制定统一的经济政策时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从社会现实的角度来看,欧元的实施也为意大利的社会变革提供了一次良机。长期以来,政党政治使意政局反复多变,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普通百姓感到厌倦。对意大利政府来说,不但可以利用参加欧元的机会对多年来经济中的痼疾进行医治,而且还可利用经货联盟统一的经济政策摆脱国内政治对经济的掣肘,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期待欧元能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积极的变化。
为了达到入盟标准,普罗迪政府自1996年5月上台以来,实行了前所未有的紧缩财政政策;意大利百姓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到1997年底,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达到了《马约》标准,财政赤字从1996年的6.7%降到2.7%,通货膨胀率从2.6%降到1.5%,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1.4%。然而意大利国债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仍高达121.6%。这不但对意大利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大障碍,而且意大利加入欧元后,经货联盟在制定财政政策方面的活动余地也会受到限制。反对意大利入盟的意见也正是集中在这一点上。意大利政府为此将今后几年的主要经济目标放在减债上,并向欧盟各国许诺到2003年将国债减至国内生产总值的100%,2011年再降至60%。
然而,虽然欧盟委员会对意大利的经济情况已经做出了肯定的评价,但欧洲货币局和德国联邦银行至今仍心存疑虑。对此,意大利舆论总是说,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是对意大利的不信任。但是或许正是由于政治原因才使得意大利被列入了首批欧元国家名单。关于这一点,法国总统希拉克有一句很能说明问题的话:“欧盟如果缺少了意大利的拉丁文化,就会像跛子一样不完美。”